和陶饮酒 - 渊明樽中饮一杯“悠然自得”
来源: | 作者:taolingjiu | 发布时间: 2014-08-28 | 350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生活在我国东晋之末的大诗人陶渊明被誉为“古今隐逸诗人之宗”,其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,九岁丧父,十二岁母病逝,少有“猛志逸四海,骞翮思远翥”之志,他在“向立”之年(29岁)开始,曾经三番四次出仕,任职微官,其十三年仕宦生涯,自江州祭酒,至辞彭泽县令而结束。这十三年,是他为实现“大济苍生”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、不断失望以至绝望的十三年,最终,他作赋《归去来兮辞》,表明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,辞官归里,过起了“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”安逸悠然躬耕自资的生活。

然而在物欲横流、权力至上的社会里,要想真正做到看破红尘解甲归田,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,就连风流名士苏东坡先生也说“我不如陶生,世事缠绵之”(《和陶饮酒二十首》其一)。苏轼虽才华横溢,却一生颠沛流离,仕途一路坎坷。从宋神宗熙宁二年(公元1069年)王安石当上宰相开始,一直到宋徽宗元符三年(公元1101年)苏轼去逝,在这长达三十二年的时间里,他两次被流放南方,又两次奉召北归,受尽贬谪之苦。元丰二年(1079年),因为乌台诗案,苏轼入狱103天,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,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,才最终躲过一劫。但难能可贵的是,无论在怎样的逆境当中,苏轼始终保持着一个智者的豁然与旷达,出狱以后,苏轼被降职为黄州(今湖北黄冈市)团练副使,这个职位相当低微,并无实权,此时的苏轼内心虽有苦闷傍徨,但思想却还是昂扬向上的,因此他到任后,多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山,并写下了《赤壁赋》、《后赤壁赋》和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等千古名作,以抒胸志。

与陶渊明全然否定官场归园田居不同,身处于“世事缠绵”的仕途当中,苏轼对出与入作了更深刻的思考,虽然其对“渊明独清真,谈笑得此生”(《和陶饮酒二十首》其三)的适然表达了由衷的欣慕,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又使他感到难以释怀的痛苦,于是他开始“追求和探索另一种他认为美好的生活情趣的建树和憧憬”(朱靖华《苏轼论》),并写下了“今我身世两悠悠,去无所逐来无恋”(《泗州僧伽塔》)这样的诗句,表面看似是一种无所执着的自我放逐,实际上却是一种不役于物的自我解脱,一种心无所恃随遇而安的智慧与从容。

古有云:“小隐隐于野,中隐隐于市,大隐隐于朝。”而在劳动分工越来越复杂与细致的今天,个人是难以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,隐于野更是失去了社会人的意义。当今所追求的隐遁,不是指身形,而是指内心。无论你是身处市井,还是高居朝堂,如若能保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境,不与世争,不与世浊,便是这纷繁世界中真正的隐士。人活一辈子,赤条而来,空手而去,无论你费尽心机去经营什么,最终都不一定属于你,而真正属于你的只有你的内心,应当好好经营的也该是你的内心。人与动物的区别,就在于人有意识。人的生活,归根结底就是心灵的生活。

什么是生活家?倘若你能从渊明樽中饮一杯“悠然自得”,从东坡樽中饮一杯“大智若愚”,你就当之无愧的是了。


胡夏冰,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,九江市新社会阶层人士会员,九江市青年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。曾经担任《驿动风》杂志主编,《九江收藏》杂志执行主编,《新联汇》杂志执行主编等。现任九江信华集团编辑部总编。


关注“江西陶令酒业有限公司”官方微信:

1.微信搜索“taolingjiu” 添加关注;

2.扫描下图二维码,关注微信;


官方网址:www.taolingjiu.com